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黄大姐,你手艺好哦!这双布鞋做起来送给孩子的吗?”丰都县暨龙镇兴龙村村民李大姐看着正在做布鞋的黄成碧打趣到。
“不是呢!这双布鞋我要送给刘干部,他可是帮了我们的大忙呀,没有他,我们的血汗钱哪里能要回来。”黄成碧说道。
黄成碧口中的刘干部名叫刘义兵。2018年8月,他被国家税务总局丰都县税务局党委委派到暨龙镇凤来社区担任扶贫干部。这里距离丰都县城61公里,由于山高坡陡,交通不便,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建卡贫困户就有144户。
初来乍到的刘义兵,还未摸底走访,就碰见了黄成碧一行人到居委会来求助了。原来在2015年,黄成碧和社里另外两人在外务工,公司一直拖欠着6000元的工资,在多次讨要无果后,不得已来到居委会寻求帮助。
“当时得知这一情况,我就马上表态,这个钱我必须帮他们要回来。”刘义兵说道,“谈判过程很艰辛,通过反复沟通,企业终于同意支付拖欠工资和滞纳金。当我们把钱交给黄成碧时,看到了他们脸上幸福的微笑,我感觉再辛苦也值了。”
刘义兵到贫困户黄成碧家询问近期生产生活情况,详细了解致贫原因,针对家庭实际困难,为其出谋划策,争取早日脱贫致富。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刘义兵带领乡亲们修公路、抓产业、找销路,通过真抓实干,让乡亲们逐渐脱贫,日子也是越过越红火。
“我刚来社区时,道路坑坑洼洼,下雨天完全走不了人,更别说车。路不通,农产品只能烂在地里,我是真心疼啊。”为了修好这条路,刘义兵多方奔走,跑政府、跑企业……终于协调争取到扶贫资金100万元,硬化道路2公里。他指着脚上的鞋子笑着说:“你看,这是我来这里穿的第五双鞋了,其它的都已经光荣退休了。”
对于这条已建好的路,凤来社区74岁的老党员黄安华高兴地逢人便说:“没想到我这么大把年纪了,还能看到公路修到家门口。”
说到抓产业,找销路,刘义兵也下了一番功夫。刚到凤来社区时,他了解到附近的暨龙镇洞藏高粱酒在整个丰都县城都家喻户晓,市场需求良好,按道理说当地居民只要种好红高粱就可以快速脱贫致富,可为什么当地村民至今还是未能脱贫呢?
刘义兵带着问题询问了不少居民,才知道是受地理环境制约,当地能种植红高粱的产地并不多,而当地居民又一直没有找到适合种植的经济农产品。为此,刘义兵翻阅大量书籍,并多次将当地土壤交付县农业部门进行试验,最终发现当地土壤和地理环境适合种植“辣椒”。
“拿到试验报告,真是很开心!”刘义兵说,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时便决定必须先搞试验田,每天起早摸黑的照看试验田,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还好我在田里都不穿鞋,不然退休的就不止四双了。
通过努力,试验田的辣椒颗粒饱满、色泽诱人。“收获当天我尝了一口,味道真是好。”刘义兵带着他种植的辣椒到各区县进行宣传推销,一份份订单也随之而来。
“刘干部发动的64户贫困户种植的120亩辣椒可年产辣椒24万余斤,仅这一项,户均年增收3000余元。”凤来社区党支部书记蹇永祥细细算了一笔账。
这近一年的时间里,刘义兵跑遍了社区的每个角落,和每个贫困户都成了朋友,还协助镇政府、村支两委完成D级危房改造20户,C级危房和风貌改造298户,让凤来社区的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据了解,凤来社区原有贫困户144户,目前已脱贫141户。刘义兵今年的目标是让余下的3户贫困户成功脱贫,从而实现凤来社区全面脱贫。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农户自身造血能力,继续引项目、找资金,巩固脱贫成果,确保农户真脱贫,脱真贫。